[渭南技师学院] 聚焦赛事复盘 锚定发展方向——渭南技师学院召开2025年度技能大赛总结大会
10月10日上午,为全面打赢技能大赛硬仗,持续推进技能大赛争先进位工程,渭南技师学院召开2025年度技能大赛总结大会,全面复盘本年度省赛、国赛的备赛与参赛全过程,深入剖析赛事得失,系统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未来技能大赛的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君升,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卫龙、石晓兰,各教学系处相关同志、教研组长,以及国赛赛项指导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参会。会议由张卫龙主持。
各教学系处负责人首先就本年度参与的各项赛事及取得的成绩作了全面汇报,围绕师资建设、选手培养、资源保障和发展目标四大核心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汇报指出,跨专业教练协作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备赛设备更新滞后于国赛标准、选手应急处理能力训练仍显薄弱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院竞赛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痛点,各部门结合专业优势集中度与赛事奖牌突破可能性,初步明确了2026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2027年全国技能大赛的重点赛项清单,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改进措施,包括加强与高水平团队交流合作、推动部门间协同联动、构建“基础+专项+模拟”三位一体的训练体系等,为下一阶段竞赛工作规划出清晰路径。
在经验分享环节,梁晓梅、汪杰、王小辉、袁蒙四位参与国赛指导及参赛的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2025年国赛经历进行了深度剖析。他们一致认为,参与高水平赛事不仅显著提升了师生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暴露出学院与全国顶尖队伍之间存在的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突发故障应对、赛题理解深度、技能迁移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他们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故障模拟场景设置,组织开展赛题解读专项研讨,并将大赛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与课程改革,切实增强实战能力与应变水平。李龙就全院技能大赛服务工作提出需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以打破信息壁垒、凝聚工作合力,为大赛顺利举办筑牢服务保障根基。获奖学生也谈了他们参加国赛的感悟,感谢日夜陪伴他们的老师,备赛时的日夜钻研、赛场中的沉着应变,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让他们收获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与直面挑战的勇气。
随后,张卫龙与石晓兰分别就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充分肯定各部门在赛事规划方面的系统性与前瞻性,指出面对赛项规则的动态变化,各部门须密切跟踪赛事动向,提前研判可能出现的调整,做好心理建设与预案准备。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深入推进“赛教融合”,将大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强化跨学科能力培养,打破专业壁垒,打造复合型技能人才。要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增加实战模拟与外出拉练频次,提升选手对复杂赛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在学生选拔工作中贯彻“早育苗”理念,提前发掘有潜力的选手,系统规划培养路径,不断扩大师生参与面,鼓励更多团队投身各类赛事,通过多点布局、分层推进,全面提升学院在技能大赛中的整体竞争力。
为进一步做好今后技能大赛工作,张君升提出十项具体要求:一是深入研读赛项内容、规则与要求,做到全面把握、精准理解;二是巩固现有优势赛项,积极拓展新兴赛项,保持竞争力与前瞻性;三是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案,强化反馈机制,推行“刻意训练”,提升训练质量;四是加强教练团队建设,打造专业强、经验丰、结构优的指导队伍;五是严格选手选拔机制,注重系统化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六是优化资金使用,加快赛事相关设施设备的升级与配套;七是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八是加强内外交流,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校内互动共享;九是细化过程管理,完善赛事筹备、训练组织与后勤保障各环节;十是各系处须在新周期内培育1–2个优势赛项,力争在省级、国家级赛事中实现新突破。
此次总结大会,既是对2025年度技能大赛工作的全面回顾,更是新一轮备赛征程的动员与部署。学院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在各类赛事中再创佳绩、再攀高峰,以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担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 “能干事、干实事、干成事”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地方发展注入更强劲的 “学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