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工学一体化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院在特色内涵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着力培养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精湛、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师资队伍,切实促进学院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形成,增加就业适应能力,有序推进工学一体化试点专业建设工作。12月18日下午,渭南技师学院邀请薛冬教授在产教融合楼二楼报告厅作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专业标准、院校标准的制定的专题培训。
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卫龙,教学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教研组组长以及各教学部门工学一体化教师、相关专业课教师及实训教师代表参加此次培训,讲座由教务处处长毛小建主持。 会议伊始,毛小建向薛教授的到来致以诚挚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并表明此次培训旨在借助薛冬教授的专业引领,助力教师深入理解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专业标准及院校标准的制定要点,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动学院工学一体化建设工作迈向新的台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夯筑坚实基础。 培训过程中,薛冬围绕国家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专业标准和院校标准进行了详尽且深入的阐释,与上次培训的工学一体化课堂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内容相互衔接,共同构成工学一体化验收条目的完整体系,为我院工学一体化专业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顶层设计指引。
在讲座中,薛冬着重强调了多个关键要素。课程开发应积极引入企业人员参与,组建一体化教师团队,借助校企双方师资力量的融合,保障课程内容紧密贴合实际工作需求。借助 Comet 职业能力模型,精准剖析课程所涉及的各项能力要求。依据人培方案,精心策划教学活动方案并借助鱼骨图、折线图、饼形图编写模板等形式工具进行直观呈现,使教学流程与任务安排清晰明了。同时,注重将学习内容与世赛、国赛、思政元素相融合,让课程紧跟行业产业链前沿与竞赛标准结合。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兼顾学生学习的显性增值与隐性增值,深刻领悟德技并修育人的重要意义。坚持党的领导是专业建设的根本原则,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体系之中。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以及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办法,通过完善的制度框架保障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与深度融合,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依据,确保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毕业生质量分析,以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与职业发展状况为重要参考,持续优化专业建设与教学过程。打造凸显工学一体化特色的学习工作站,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场景与实践环境。薛教授所强调的这些关键要素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且极具针对性的工学一体化教学与专业建设指导策略,为学院的工学一体化教育教学提供了明确有效的行动路径。
培训期间,薛冬讲解逻辑缜密、条理清晰且例证丰富。他围绕技工院校国家工学一体化课程、专业、院校建设标准,深入且系统地剖析了各标准下的关键要素与实施细则。同时,他根据讲授内容布置了相应作业并明确检查时间。他希望参会教师能深刻领悟并积极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用的教学方法,号召动员广大教师充分了解学习利用当今的AI技术,将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任务礼仪人工智能AI技术,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方法,为学院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注入鲜活强劲动力。
讲座结束后,张卫龙对薛冬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他指出薛冬所阐述课程建设的七个部分、专业建设的四个部分以及院校建设的四个部分内容,巧妙地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相连,深度融入了教学技能比赛的策略与要点,并且充分考量了职称评定的相关要求与标准,覆盖多层次与多领域。此外,薛教授提供的众多模板为学院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例,各部门应充分利用资源,认真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并希望全体教职工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将其视为学院整体工作层面的重要事务,齐心协力推动学院在工学一体化建设道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为迎检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展现学院在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方面精研深耕的卓越成效与强劲实力。
专家指引明方向,工学一体拓新篇。渭南技师学院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重要契机,全面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师对《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技术规程》、《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建设标准》的理解与掌握,全方位提升教师典型工作任务的转化能力,推动学院在工学一体化建设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跨越,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展开